新闻中心

“双碳”目标倒逼“调峰”课题——融合发展撬动能源转型

      要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大规模、高比例发展零碳能源是必然趋势。

      以水风光为代表的零碳能源特别是风光等新能源,虽然具有清洁零碳等诸多优势,但也存在间歇性、波动性等短板。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背

景下,不稳定的新能源成为主力电源,调峰就成为世界性难题。甚至有电力专家认为,一旦风光等间歇性电源成为主力,如果没有很好的调峰手段,电网可能存在重

大风险。

      如何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?答案是两个字——“融合”,即以融合为思路,源网荷储协同互动,通过多品种能源互补的综合智慧能源,实现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。

      多能融合,水光互补项目让原本具有间歇性、波动性和随机性的光伏电源实现平稳并网。

      技术融合,“分布式能源+信息技术+储能技术”让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。

      跨界融合,参与城市供暖和海水淡化,传统电站定位悄然转变。

      推进融合,寻求共赢,让“有钱的少花钱、没钱的不花钱”。

       “融”出能源应用新篇章

      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意义重大,任务艰巨。我国发电行业要主动作为、积极探索,以多维度、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思路,力争为我国未来能源应用场景树立样板。

       融合,必登高望远。只有坚持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定位,着眼长远、系统谋划、整体设计,才能更好打破旧格局、开创新局面。

   融合,要破旧立新。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融合之路没有现成经验可循,如何融合、与谁融合都需一步步探索。从小岗村的综合智慧能源网到戈壁荒滩上光伏产业

园的“光伏羊”,再到核电站输送能源的首个零碳滨海新城。

       融合,靠众人拾柴。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面临诸多挑战,靠各自为战、单枪匹马不可能成功,需要更多方面相互借力、齐心协力,共同下好一盘棋。从中央到

地方、从政府部门到相关企业,有关方面都行动起来,才能最终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既满足全社会用能需求,又守护好祖国碧水蓝天。